一、热水锅炉循环水系统应有下列防止热水循环泵突然停转后,炉水汽化和产生水锤的保护措施:1. 在循环水泵的进、出水管之间设置有止回阀的旁通管,其管径应与母管相近,且旁通管截面积不应小于母管截面积的1/2;止回阀水流方向应与水泵的水流方向一致。2. 在循环水泵的进水管段上设置重锤式微启式安全阀,其**压泄水管可接入开式给水箱或排水沟。二、热水锅炉房循环水系统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要求:1. 每台热水锅炉出水管上应装截止阀或闸阀,热水锅炉进水、补给水管上应设截止阀和止回阀。2. 热水锅炉并联运行时,每台锅炉的进水管上应装设调节阀,使并联热水锅炉出水温度的偏差不**过10℃。3. 热水锅炉出水管的高处和易聚集气体的部位应装设集气和排气装置,排气阀不应小于DN20。4. 系统低处和低凹处,应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。5. 应在热水系统回水母管便于清掏的位置装设除污器, 除污器前后应有压力表和关闭阀, 并有比主管小1~2号的旁通管。6. 有多个供热点的热水锅炉房宜设置分水器和集水器,分水器和集水器应配置泄水阀、温度计、压力表等。三、热水循环泵的选择, 应符合下列要求:1. 水泵的总流量应按下式计算:式中G ── 是水泵流量(t/h);Q ── 总供热量(kW);K1──热网损失附加系数,k=1.05~1.1;tg ── 供水温度(℃);th ── 回水温度(℃);G0 ── 旁通流量(t/h),不设旁通时G=0。2. 水泵扬程应按下式计算:H=1.1(H1+H2+H3+H4)式中H── 水泵扬程(m);H1 ── 热水锅炉水流压力降(m),由热水锅炉制造厂提供,估算时5.6MW以下的强制循环热水锅炉可取H=8~15 m;H2 ── 锅炉房内循环水管道系统的压力损失(m),根据系统大小可取H=5~10m;H3── 热水锅炉房至较不利用户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(m);H4 ── 较不利用户内部系统的压力损失(m)。3. 循环水泵应选特性曲线较平缓的泵型,并联运行的水泵型号宜相同。4. 循环水泵的泵体,应能承受系统静水压力和运转增加的压力。四、热水锅炉循环水系统的定压、补水、膨胀设计。1. 采暖热水水的循环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,宜按系统水容量的1%计算。系统水容量应经计算确定;2.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点,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侧母管上;当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时,应设置补水泵。3. 补水泵应按下列要求选择和设定:(1)各循环水系统宜分别设置补水泵;(2)补水泵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补水点压力高30~50kPa, 当补水管较长时,应注意计算补水管阻力;(3)补水泵总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%,不得**过10%;系统较大时宜设置2台泵,平时使用1台,初期上水或事故补水时2台水泵同时运行。注意:系统较大时补水泵流量过大,会使膨胀水箱(或膨胀罐)调节容积过大;当采用变频泵时,水泵长期在低转速下运行效率较低;因此建议设置2台补水泵。4. 闭式循环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方式,应根据建筑条件,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,并宜符合以下原则:(1)条件允许时,尤其是当系统静水压力接近冷热源设备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时,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。(2)当设置高位膨胀水箱有困难时,可设置补水泵和气压罐定压。(3)当采用对系统含氧量要求严格的散热设备时,宜采用能容纳膨胀水量的下列闭式定压方式或其他除氧方式;(4)采用高位常压密闭膨胀水箱定压;(5)采用隔膜式气压罐定压, 且宜根据不同水温时气压罐内的压力变化确定 补水泵的启泵和停泵压力。注意:由于以下原因,会使空气不断进入系统,使循环水中含氧量升高,腐蚀钢制散热器等:(1)高位开式膨胀水箱的水面接触大气;(2)采用膨胀罐,空气与水直接接触;(3)采用膨胀罐或变频泵,将膨胀水量回收至接触大气的开式补水箱时,水面接触大气,且又不断地向系统补水。因此,为减少系统含氧量,宜采用能容纳膨胀水量的闭式定压方式。